拍 卖 瞭 望 (第6期)

内部刊物(季刊)

 

 

 

 

 

 

 

 

 

   

(第6期

 

 

 

 

 

 

 

 

 

 

 

四川昌达拍卖有限公司  主办

 

 

 

 

 

中国台湾二手名品拍卖市场考察报告

 

江诗丹顿、百达翡丽、劳力士等名表,卡地亚、蒂芙尼、宝嘉丽等珠宝,还有爱马仕、路易·威登、香奈儿等名包,这些世界顶级奢侈品在全球各地的拍卖会上经常会现身,有时候还会成为拍卖会上争相竞价的焦点。但是作为拍品,这些著名的品牌从来没有成为拍卖会上的主流门类,仅仅是个搭配,在每年的“春拍”和“秋拍”等大型拍卖会上能够形成专场的情况都非常少见。可是唯独我国的台湾地区是个例外,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像台湾那样将名品拍卖发展成为一个火爆的市场或产业。几乎每周都有大型名品拍卖会。我在网上搜索了以下,仅2015年1月24日至2月15日期间,就有新竹、苗栗、高雄、花莲、嘉义、台中、台北等7场大型名品拍卖活动。

我今年曾三次前往台湾,对台湾地区的名品拍卖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并将台湾地区的拍卖市场与大陆拍卖市场进行了比较分析,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台湾拍卖市场的特殊性

与大陆有拍卖法不同,台湾地区没有专门调整拍卖的法律,也不实行法定的拍卖师资格制度,因此,也就不存在设立拍卖公司的条件问题。台湾地区并不将拍卖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交易,而看做是一种普通的交易,受合同法等一般,民事法律调整。拍卖更多地被看做是一种定价方式。因此,在台湾没有专门从事拍卖活动的拍卖企业。在台湾,很少有像大陆这样多的房地产、机动车等资产拍卖活动,也没有美国那样普遍的民品拍卖活动。虽然在台湾地区文物艺术品收藏历史大陆要早(与大陆改革开放后相比),有很多收藏家,藏品也相当丰富,据说大陆和香港早期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主要委托人和买家都是来自台湾。但是,台湾却没有像样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也非常少,即便有也没有什么名气。

二、台湾名品拍卖市场的形成

在5年前,与大陆一样,台湾地区也不存在像样的名品拍卖活动,更谈不上奢侈品(名品)拍卖市场了。台湾地区二手名品拍卖市场形成一是有赖于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二是得益于阿邦师集团的开拓和努力。

受经济发展制约,在2000年之前大陆几乎不存在奢侈品市场,2000-2005年是大陆奢侈品市场的起步阶段,2006年开始爆炸式发展。2007年占世界市场的12%,排在日本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2009年占世界消费总额的25%,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国;2012年占世界消费额的47%,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领先大陆一步,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开始发展,2000之后奢侈品消费已经趋于成熟,这催生了台湾地区的二手精品典当业。阿邦师集团就是在这中背景下成立的。

台湾阿邦师集团源于高雄一家连锁精品典当行,创始人是高雄典当行出身的李正邦先生。一开始,阿邦师的主要业务是二手精品典当、鉴定和销售。与其他典当业同行一样,阿邦师二手精品的也主要依靠门店来销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阿邦师开始尝试用拍卖的方式来销售二手名品,没想到这种新颖独特的销售方式非常受台湾民众欢迎,不仅使阿邦师的销售量激增,单件奢侈品成交价格提高,除了利润外,还额外带来大笔的拍卖佣金(买方佣金是成交价的15%)。阿邦师不仅卖空了自己的存货,还成了其他典当业同行的“销售部”,并一举成为台湾典当业的领头羊,牢牢地奠定了市场霸主地位。至此,阿邦师除了原有的典当业务外,开始全力开拓台湾二手名品拍卖市场,并逐渐形成了在全台湾地区巡回拍卖的模式。

三、台湾二手名品拍卖的特色

台湾的二手名品拍卖是在没有受到外来影响下土生土长形成的,因此带有很多特色。

1.买断拍品。大陆地区拍卖法明确规定,拍卖公司不能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有的物品或财产权利。因此,大陆地区的拍卖公司是典型的中介组织,只能为交易双方提供拍卖服务,收入仅限于向交易双方收取拍卖佣金。台湾没有拍卖法,也就没有这样的限制,在二手精品拍卖中,拍卖公司可以接受委托拍卖,也可以自行征集买断拍品进行拍卖。因为 ,二手名品本身属于动产,且体积小,便于保管运输,因此买断拍品的模式更为常见,这样拍卖公司不但可以赚取利润,还可以收取拍卖佣金。

2.无需公告。大陆拍卖法要求拍卖公司拍卖前7日前必须要发布拍卖公告,这是法定的程序。通过公告将拍卖标的、时间、地点、办理竞买手续的条件等内容公之于众。台湾拍卖公司在拍卖前也发布拍卖消息,但不属于法定的拍卖公告,而属于宣传拍卖会的商业广告,且不是法定程序,广告内容完全由公司自行决定。

3.没有注册拍卖师。大陆的拍卖规定,只有通过严格考试,取得拍卖师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登记的拍卖师才有权主持拍卖活动。台湾没有注册拍卖师制度,只要公司愿意,公司员工人人都可以上台主持拍卖活动。我在考察时发现,包括创始人李正邦在内的阿邦师多名员工均有丰富的主持经验。

4.现场展示。拍卖前展示拍卖标的是大陆拍卖法规定的拍卖公司的一项主要的义务,而展示至少2天。台湾地区因为拍卖前不需要公开展示,因此,在二手名品拍卖会现场,有非常丰富的现场展示。通常拍卖台会布置成类似服装模特表现的T型台,每件拍品都有专业模特现场手持或肩背向观众展示。拍卖公司与专业的模特公司签有常年合作协议,模特公司按协议和拍卖公司的需求派出2-3名不等的专业模特参加拍卖活动,在T台上佩戴拍品走秀,动作非常纯熟。

5.现场助拍。与大陆地区拍卖现场拍卖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刻板模式不同,台湾地区二手名品拍卖会现场,除了拍卖外,还有多名助理拍卖师在现场为客户服务。现场咨询、传递报价、带领客户结账,甚至端茶倒水,这些工作都由助理拍卖师来完成。

6.现场乐队。台湾地区的二手名品拍卖会更像是一场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一点与大陆安静的拍卖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每场拍卖会都有乐队或音响师、灯光师配合。拍卖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伴有各种背景音乐,乐队、音响师和灯光师还会现场配合拍卖师,在竞价或成交等环节配上适当的节拍音乐和灯光。首次参加这种拍卖会的大陆游客开始都会感到不适,甚至心烦意乱,但是很快就会融入那种欢乐的氛围。

7.无竞买登记手续。参加台湾的二手名品拍卖会,竞买人无需办理特别的登记手续,也不用缴纳竞买保证金。虽然在进入拍卖现场时也需要登记客户的姓名、电邮、电话等基本信息,但不是为了取得竞买人资格,而是为了参加抽奖。当然,通过这种方式,拍卖公司也在不断地积累客户资料,以便今后宣传。可以说,只要你愿意走进拍卖会,你就是竞买人,就有资格参加竞买,就像你走进商场消费一样。

8.有趣的号牌。参加台湾二手名品拍卖也有竞买号牌,但是与大陆不同的是,竞买号牌上根本没有号,一面印着台币100的图案,另一面印着台币1000的图案。另外,还有一些关于佣金比例如何收取等的信息。因此,号牌的主要功能就是应价。你举起号牌,将100元的一面对着拍卖师,就意味着你加价100元;如果以1000元那一面对着拍卖师,就意味着加价1000元。台湾二手名品拍卖中的加价幅度,根据拍品的不同分为100元和1000元两种情况。价值在万元左右的拍品(如名品包)一般加价阶梯为100元,价值更高的拍品(如名表、砖石)等的加价阶梯则为1000元,通常不允许跳价。现在台湾阿邦师集团也聘请了大陆拍卖师做员工,还邀请过大陆著名拍卖师前往台湾交流。受大陆拍卖师的影响,台湾阿邦师目前的竞价也变的灵活多样了,跳价的情况也非常常见。

9.现场结算。台湾阿邦师的二手名品拍卖会现场就设有结算处,与结算处在一起的是包装部。一旦拍卖成交,助理拍卖师会马上领着买受人去进行结算和提货,并由包装部对购得的拍品进行精心的包装。如果客户还想继续参加竞买,包装部还兼有保管的功能。客户可将暂时寄存,待拍卖买回结束后再来领取。无论是拍品、包装带、包装纸,还是附赠的礼品上,到处都贴有拍卖公司阿邦师的LOGO或二维码,使宣传无处不在。

10.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全面运用。台湾二手名品现场布置有多快显示屏,客户可以在现场拍到每个拍品各个角度的细节,好像手持放大镜看到的效果,这一点对珠宝等拍品非常重要。同时,拍卖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现场直播。目前台湾二手名品拍卖还主要以现场拍卖为主,虽然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播,但是还不能通过网络竞价。这可能与台湾本身的空间小,对网络竞价需求不迫切有关。

四、值得大陆学习借鉴的经验

就奢侈品消费而言,大陆地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区,而且奢侈品消费群体还在迅速增长,有几个例证:一是奢侈品代购业务的火爆;二是高仿奢侈品需求量的大增;三是二手奢侈品店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快速蔓延。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奢侈品消费1020亿美元,但是这1020亿美元中,大陆内地销售额只有280亿美元,其余740亿美元均属于境外消费。这些都证明确实存在一个庞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但是大陆地区的二手名品拍卖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据阿邦师拍卖负责人介绍,在阿邦师组织的每场二手名品拍卖会上,都能看到不少大陆买家的身影。整体上看,台湾二手名品拍卖会上的价格比大陆市场上的价格还是低的多,大陆买家往往会一次性购买件拍品。

台湾地区的二手名品拍卖有许多值得大陆学习的地方:

1.系统高效的鉴定体系。台湾阿邦师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在台湾形成二手名品拍卖市场,并在同行中遥遥领先,主要得益于其系统高效的鉴定体系。阿邦师与政府合作在台北桃园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名品鉴定中心,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鉴定设备和技术对名品进行科学的工艺鉴定,彻底解决了名品鉴定问题。目前该鉴定中心还承担着台湾司法鉴定的工作,其权威性无人可比。正是基于对其鉴定权威性的信赖,民众才会放心地在其拍卖会上消费。

2.将拍卖与租赁巧妙地结合。台湾阿邦师的二手名品拍卖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循环经济。与其说是拍卖,不如说是租赁更准确。凡是在拍卖会上购买的拍品,阿邦师都保证在三个月内七折、八折回收。尤其是名包拍卖,很多买家来参加拍卖会时,会将自己用了一段时间的包打折卖给阿邦师,然后再在拍卖会上卖自己喜欢的新款式。这种循环消费,保证了拍卖会渊源不断的货源和客户。

3.深入研究名品消费规律。台湾阿邦师的二手名品拍卖会现场为什么要配灯光音乐?为甚么要免费提供红酒等含饮料?为什么要雇用专业模特进行现场展示?为什么要现场安排抽奖活动?还有拍卖会现场设VIP顾客区,有时候还会安排现场“限时抢购”等活动。这些实际上都是在深入研究奢侈品的冲动消费、炫耀消费等规律后有意识地安排的。

4.培养大众二手名品消费习惯。大陆地区二手名品拍卖市场没有开展起来,其中一种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众并未养成消费二手名品的习惯。相比较而言,上海消费二手名品的习惯要好于北京等地。台湾奢侈品市场发展的历史表明,这种习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尤其是政府,要更多地宣传和倡导循环经济、节约经济和环保经济等理念。 目前,大陆正在积极引进台湾的名品鉴定技术和拍卖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陆地区的二手名品拍卖将会成分为拍卖市场中的一个新兴领域。(文/刘双舟)

 

 

 

新常态下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

——2014 年全国十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述评

 

本文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翰海、西泠拍卖、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等十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为样本企业,对 2014 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状况进行评述。

在大的经济背景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自 2012 年进入调整, 2013 年稳中回升,而让人期待的 2014 年也随着大环境进入了“新常态”, 在市场规模和行情保持稳定的同时,市场持续发生结构性调整,并显现诸多亮点和突破。事实上,新常态下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便是一个自我寻求完善的过程,也是实现下一步发展的前提。

一、市场规模保持稳定

2014 年度,十家拍卖公司共举办494个专场拍卖,上拍 78741件(套),成交 53203件(套),成交率 67.57%,成交额 198. 93亿元(本文所述成交额均含买方佣金),市场整体规模与2013年基本维持稳定。

与 2013 年相比,2014年呈现:(1)拍卖专场数量和成交拍品数量分别增多61场、1164 件(套),这是拍卖企业对委托市场进行专业化、个性化、大众化服务趋势的必然体现;(2)虽然成交额与 2013年的201.11亿元维持稳定,但除北京翰海、西泠拍卖因周年庆典呈业绩上升外,其它企业均呈下降趋势。(3)市场成交率提升了 0.61个百分点。

 

二、 市场结构持续优化

回顾 2014 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品类热点多元化、价位结构平衡化、购买需求合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便是新常态下拍卖市场日趋完善的重要特征, 是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

(一) 拍品结构优化

1、 中国书画依然保持主导性地位

一直占据 60%左右的中国书画市场是否保持稳定发展,是决定整个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状况的主要因素。年度内十家公司共举办中国书画拍卖 219个专场,上拍 25092件(套),成交18479件(套),成交率73. 64%,成交额 125.23 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 1021件(套) ,成交额减少 3.09 亿元。虽呈现 2. 41%的小幅下降,但其市场的绝对性主导地位依然未受影响,份额占比 62.95%。

当代书画: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当代书画专场46个,上拍5002件(套),成交 3948 件(套),成交率 78.93%,成交额 17.40 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 174 件(套),成交额减少0.63 亿元,降幅3.49%。值得注意的是,自 2012 年春拍以来,当代书画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且保持较高的成交率和单件均价,受有关因素影响,本年度秋拍却呈大幅下降,从春拍的 11.40 亿下降至 6.00亿,过千万拍品也仅有4件(套)。虽然如此,可喜的是当代书画中的当代水墨板块却持续升温,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 17 个专场,上拍 1845 件(套),成交 1374 件(套),成交率 74.47%,成交额 5.52 亿元。其中,中国嘉德春拍大观夜场中包括吴冠中、潘公凯、周思聪、徐希、李华弌、徐累等人在内的 14 件(套)当代水墨作品,成交 13 件(套),成交额 1.09亿元,单件均价高达 836.85 万元/件(套)。而北京保利春秋两季共推出 9 个当代水墨专场,成交额 4. 17 亿元。 西泠拍卖秋季的“中国水墨绘画的现代性历程”也取得 0.46 亿元成交额。尽管当代水墨在整个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所占份额不高,但受到业内看好,尤其是在市场寻求突破的现阶段,当代水墨或将成为下一波中国书画市场行情激发的引擎。

古代书画: 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古代书画专场 38 个,上拍4142 件(套),成交 2850 件(套),成交率 68. 81%,成交额 24.77亿元。 相比上年, 成交量增加 179 件(套),成交额减少4.28 亿元。 古代书画在 2014 年春拍跌至低谷,成交额仅为 9.91 亿元, 经过各公司的努力和市场的自我调节,秋拍成交 13.36 亿元, 回升到 2013 年秋拍的水平。 据统计, 年度内《石渠宝笈》著录的成交拍品共有 4 件,其中 3 件出现在秋拍。

近现代书画: 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近现代书画专场 135 个,上拍 15948件(套),成交11681件(套),成交率73. 24%,成交额83. 08亿元,占整个中国书画市场的66.34%。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623 件(套),成交额增加 1.85 亿元。 而在十家公司 211 件千万元以上成交的拍品中,近现代书画作品占 88 件之多, 成交额近 17.34 亿元。

2、 珠宝玉石、宫廷艺术、文房清供、佛教艺术、古典家具等门类各有增长珠宝玉石: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珠宝玉石专场 19 个,上拍 3483件(套),成交 1855 件(套),成交率 53.26%,成交额 7.22 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减少 68 件(套),成交额却增长2.71 亿元,涨幅超过60%。 珠宝、翡翠、当代玉雕、国石等因其易于鉴定、欣赏和使用成为了高收入人群进入艺术品市场的首选,从而在近年呈持续增长态势。 年度内北京保利秋拍“瑰丽珠宝及翡翠专场”成交 1.26亿元,西泠拍卖春秋两季的“当代玉雕专场”共成交 3.38亿元, 受到广泛关注。

宫廷艺术: 年度内十家公司有共推出宫廷艺术专场 11个,上拍476 件(套),成交 351件(套),成交率 73.74%,成交额 8.08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 111件(套),成交额增加 2.91亿元。其中,北京保利的“山中商会宝藏乾隆御题天青釉笠式碗,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乾隆御书房五器专场”和北京匡时的“清代宫廷书画暨清宫藏画专场”均取得较好业绩。

文房清供: 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文房清供专场 34个,上拍 5394件(套),成交3739件(套),成交率69.32%,成交额7.63 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629件(套),成交额增加0.44亿元, 并有4个专场取得 100%的成交率。 西泠拍卖在本年度中共设置12个文房专场,成交1863件(套),成交额3.77 亿元。

佛教艺术: 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与佛教相关的艺术专场18个,上拍1916件(套),成交1281件(套),成交率 66.86%,成交额 5.97亿元。 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 405件(套),成交额增加 0.48 亿元。这是继去年同期62.16%的增幅后再次呈现增长。本年度内中国嘉德的“般若妙景——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皇家法相-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分别以0.64亿元和0.56亿元收槌。

古典家具:年度内,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四家公司共推出古典家具7个专场,上拍352件(套),成交222件(套),成交率63.07%,成交额3.39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49件(套),成交额增加0.29亿元。中国嘉德两季推出的“嘉木堂藏明式家具精品”共成交2.25亿, 其中共有32 件成交百万元以上,6 件成交千万元以上。

3、 新兴门类成为热点

2014 年,各拍卖公司持续开拓和探索新兴门类业务,年度内十家公司推出新兴门类有:(1) 名人信札9个专场, 上拍1630件(套),成交1214件(套),成交率 74.48%,成交额1.29亿元,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2) 石器艺术4个专场,上拍485件(套),成交410件(套),成交率84.54%,成交额0.66 亿元。(3)青铜礼器2个专场,其中西泠拍卖秋拍的“中国首届青铜礼器专场”,16 件精美器物悉数成交,成交额0.39亿元;中国嘉德的“吉金吉象——青铜器金银器系列”成交0.18亿元。(4)艺术设计2个专场,上拍376件(套),成192件(套),成交率 51.06%,成交额 0.22 亿元。(5)织绣艺术3个专场,上拍194件(套),成交115件(套),成交率 59.28%,成交额0.21亿元。与此同时,还有北京保利推出的两期“名贵腕表与西洋古董座钟专场”和“法国梅西耶夫妇珍藏元明掐丝珐琅器专场”;西泠拍卖推出的“中国名家漫画·插图连环画专场”等专场的尝试均取得显著成果, 这给予大家强烈的“多元化需求”市场信号。

5、瓷玉珍玩、油画及当代艺术、紫砂茗具、古籍碑帖、邮品钱币、中外名酒等门类均有下调瓷玉珍玩: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瓷玉珍玩专场60 个,上拍10069件(套),成交5449件(套),成交率54. 12%,成交额21.91 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减少2276件(套),成交额减少3.89亿元。其中,单场成交额最高的是北京保利春拍推出的“山中商会宝藏乾隆御题天青釉笠式碗,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77 件作品以 1.85 亿元收槌。

油画及当代艺术: 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油画及当代艺术专场30 个,上拍3157件(套),成交2260件(套),成交率71. 59%,成交额12.08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减少69件(套),成交额减6.72亿元,下滑幅度达37.40%。综合全国情况看,当代艺术板块确实在本年度面临较为严重的调整,尤其是原本一线价位的作品成交锐减,造成业绩下滑。

古籍碑帖: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古籍碑帖专场13个,上拍382件(套),成交 2622 件(套),成交率 68.57%,成交额 2.36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减少1604件(套),成交额减少0.94亿元,继上年度再次出现下调现象,且未出现过千万元拍品。

紫砂茗具: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紫砂茗具专场20个,上拍237件(套),成交1355件(套),成交率57.12%,成交额3.33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减少270件(套),成交额减少1.07亿元。其中,中国嘉德推出的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多次著录,以2875万元成交。

邮品钱币: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邮品钱币专场22个,上拍15620件(套),成交11266件(套),成交率72.13%,成交额1.82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减少2577件(套),成交额减少0. 9亿元。 这主要原因是一直坚持邮品钱币拍卖的北京翰海,在本年度中暂停了该门类的拍卖。

中外名酒:年度内十家公司共推出中外名酒专场11个,上拍249件(套),成交1701件(套),成交率68.18%,成交额1.35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221件(套),成交额减少0.07亿元。 其中,西泠拍卖两季推出的“中国陈年名酒专场”共成交 0.43亿元,而中国嘉德新开设的“世界顶级酒庄葡萄酒专场”两季共成交 0.23 亿元。

(二) 价档结构优化

2012 年至今, 拍品价档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拍品均价明显下调、投资性高价拍品数量锐减,大众化艺术消费品逐渐增多, 这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以及拍卖企业应对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

1、 拍品均价下调明显年度内十家公司单件成交均价37.39万元/件(套),较2013年的38.65万元/件(套)下降1.03万元/件(套)。

2、 百万拍品占比下减

年度内十家公司成交超过100万元(含)的拍品共计3468件(套),仅占总件数的6.52%,较2013年的7.93%下调 1.41个百分点。相反,100万元以下拍品件数达49735件(套),占比93. 48%。

3、 亿元拍品仅有一件

年度内十家公司成交超过1000万元(含)的拍品共计211件(套),成交额共计42.04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增加6件(套),成交额却减少1.6 亿元。在211件拍品中,当代书画16件(套),近现代书画件88(套),古代书画43件(套),瓷玉珍玩23 件(套),珠宝玉石15件(套),油画及当代艺术5件(套),古典家具8件(套),其它门类13件(套)。

 

(三) 需求结构优化

事实上,无论是拍品结构,还是价档结构的调整,究其原因是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恢复发展的头十年,是一个以收藏为需求主导的市场,市场整体表现较为稳定和单纯,并且随着收藏群体资金能力的扩充和群体数量的扩大而逐步增长。 2003年非典之后,随着艺术品“财富”功能开始凸显以当代中国书画为代表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收藏”与“礼品”共需的新阶段。 2008 年金融危机后,金融资本陆续介入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以 2009 年秋拍亿元拍品的诞生为标志,投资性资本占据了整个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导地位,且其主要集中在高价领域,2011年春拍十家公司上百万元成交拍品高达3090件(套), 上千万元拍品竟达317件(套)。

2012年后,受国家经济环境影响,金融资本出现退潮,由此导致艺术品拍卖市场腰斩;但通过这两年的数据发现,艺术品消费需求已逐渐凸显, 拍品门类多元化、新兴门类频频成为热点,中低价位拍品份额逐渐增大等现象均由此所致。而艺术品消费需求的全面出现,将是艺术品市场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和长远根基。否则,艺术品市场只会成为投机者的工具,时刻处在不断动荡的边界。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拍卖企业一定要抓住市场供求关系这条核心主线,在主线之下去调整经营策略,探寻长远发展。

三、 市场发展平中见喜

(一) 精品、特色和私人收藏专场不乏亮点年度内十家公司成交率 100%的专场共计33个,这些专场主要集中在重要私人/机构收藏、特殊题材集珍、艺术家个人精品专场等方面。33个专场共成交拍品1792件(套),成交额14.15亿元,其中单件成交1000万元以上拍品共计18件(套)。

与此同时,年度内十家公司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专场共计41个,上拍5981件(套),成交4526件(套),成交率75. 67%,成交额85.57亿元, 单件标的均价达189. 06万元,单件成交1000万元以上拍品154件(套)。 41 个专场中,成交2亿元以上的专场有13个,最高为中国嘉德春拍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包括近现代书画、齐家万象、古代书画和通钵堂藏画四个部分)共成交7.47亿元,该专场中单件成交1000万元以上拍品达 18 件之多,包括黄宾虹《南高峰小景》,张大千《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齐白石《红鹤》、齐白石《花虫人物册》、傅抱石《夏山图》、王鉴《仿古山水 》等。

除上述外, 年度内还有如下重要拍卖专场:

北京匡时的“澄道--中国书画夜场”,春秋两季分别以3.06亿元和2.60亿元收槌,成交率达91.38%。其中吴冠中《墙上秋色》、黄宾虹《无声诗思》、贾又福《太行风情》、傅抱石《西陵峡烟云图》、谢稚柳《仰高图》、徐悲鸿《十二生肖册》、何海霞《岸岩千壁立》等作品均在千万元以上成交。

北京匡时的“畅怀-中国书法夜场”,春秋两季共成交 81 件(套),成交额 2.45 亿元,该专场囊括 300 年来中国名家翰墨。其中,王铎《草书自作诗三首》《草书七绝七首》、《行书赠敷五文语》均超过千万元成交; 康熙帝《御笔行书“赋政于外”》以 1242 万元成交; 郭沫若《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以 782 万元成交。当代草圣林散之为栖霞寺大殿所书十一言长联以 644 万元成交; 弘一的《行书十言联》以483万元成交,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中国书法市场的信心。

北京翰海春拍的“荣斋 善泽—沉香、茶、香具”专场,上拍 158件(套),成交 126 件(套),成交额 2.22 亿元,其中共有 4 件沉香成交过千万。

北京保利春拍的“山中商会宝藏乾隆御题天青釉笠式碗,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成交77件(套),成交额1.85亿元,共有 2 件拍品成交过千万。日本大阪的山中商会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活跃在中国、日本、欧美的古董交易商,代表人物是山中定次郎,藏有大量高品质的中国文物。

北京保利秋拍的“御风-六家臻品之夜”专场,集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六家 53 件拍品,成交 47 件,成交额 3.08 亿元。其中,吴昌硕《花卉屏风十二扇》以3852.5万元拔得头筹,并刷新吴昌硕的最高成交纪录。

上海朵云轩春拍的“朱昌言藏吴湖帆书画专场”,18件作品悉数成交,成交额0.53亿元。其中《大龙湫》、《花卉四屏》、《荷塘鸳鸯》分别以1150万元、1437.5万、1035万元成交,而秋拍的“梅景书屋书画专场”成交1940万元。

西泠印社拍卖首推中国青铜器礼器专场,集近二十件传世青铜器精品,来源清晰,或由诸如赛克勒、卢芹斋等名家递藏,多有出版,整场 16 件作品共成交 0.39 亿元。

此外,北京保利的“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山艺术甄藏专场”、“六家臻品之夜”;北京匡时的“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作品专场”;西泠拍卖的“静风堂藏红色题材书画专场”、“耕莘堂藏中国书画专场”;北京翰海的“宝聚斋重要藏家藏中国书画专场”;北京荣宝的“王铎诗文稿墨迹专场”;中贸圣佳的“亚明作品专场”;北京华辰的“佛教供奉艺术品专场”等均取得斐然成绩。

(二)重要拍品可圈可点

本年度内十家公司中超过4000万元成交拍品共计15件,其中超过1亿元的仅有1件,这15件分别是:

1、北京保利秋拍的“乾隆御笔《白塔山记》”以11615万元成交。著录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的乾隆帝御笔《白塔山记》原包括总记及、东面记、西面记、南面记、北面记五卷,此次上拍者为除东面记外的另四卷,纸墨装池俱佳,文辞书法双美。《白塔山记》五卷原赐藏于白塔山永安寺,后五卷散佚。现藏家先于中国嘉德2001年春拍以127.6万元竞得西面记,又于香港苏富比2004年春拍以241.44万元竞得总记,此后又在国外觅得南面记和北面记使得散珍重聚。本次将其四件作品独立作为一个标的, 创造了年度中国书画全球最高纪录,也成为年度内地唯一一件过亿拍品。

2、北京翰海秋拍的“清康熙米黄釉五彩玉堂富贵玉壶春”以8979万元成交,此件拍品被定级为国家二级文物,十分希见。

3、北京翰海秋拍的“元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是迄今发现的五彩戗金瓷器中最完整并且色彩和纹饰保存最好的一件,最终以7475万元成交。

4、西泠拍卖秋拍的“邱启敬《极乐世界•识心》”以7360万元成交,创白玉雕拍卖中国最高纪录。

5、 中国嘉德春拍的黄宾虹《南高峰小景》以6267. 5万元成交,创画家个人拍卖纪录。2014 年恰逢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相关博物馆和拍卖机构纷纷举办纪念展览和专场拍卖,引发关注,成为热点。《南高峰小景》为黄宾虹92 岁高龄时所作,堪称晚年精心,曾于2001年以56.1万成交,13 年间升值100 余倍。

6、北京保利春拍的齐白石《花鸟四屏》以5577.5万元成交,是齐白石晚年的代表性作品。

7、中国嘉德春拍的弘仁《西园坐雨图》以5347.5万元成交,创画家个人拍卖纪录。此作描写黄山奇境,尺幅较大,风格典型。经清末泗州望族杨氏家族,近代张大千、王季迁等递藏,多次展览和著录,极为珍贵。

8、 北京匡时秋拍的“黄宾虹《江山卧游图》,以4830万元成交。

9、北京匡时秋拍的“徐悲鸿《十二生肖册》,以4600万元成交。该件拍品是 1946 年徐悲鸿为其女弟子张蒨英留英前夕以此册页相赠,后为雾明楼珍藏,由张大千题签,这是徐悲鸿仅存的两套《十二生肖册》之一。

10、 中国嘉德春拍的张大千《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以 4600 万元成交。 该作为张大千临摹时为黄君璧白云堂所藏的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为张氏中年摹古力作。

11、北京保利春拍的罗中立《春蚕》以4370万元成交,创画家个人拍卖纪录。《春蚕》被誉为《父亲》的姊妹篇,该题材罗中立共创作3件,此件为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旧藏,另有一件藏于龙美术馆,一件藏于罗中立本人手中。

12、北京翰海秋拍的“八大山人《画诸册(九开)》”,以4370万元成交。

13、 北京保利春拍的“文同、苏轼《水墨纸本》”以4255万元,高出估价20余倍。此件作品珍贵之处在于包括柯九思、王士祯等十八位宋末到晚清的名家题跋,环环相扣,流传清晰,殊为难得。

14、中国嘉德春拍的齐白石《花虫人物册》以4197.5万元成交,此件与同场拍卖的齐白石《红鹤》同为老舍先生旧藏作品。

15、西泠拍卖秋拍的吴德升《双娇白玉摆件》,以4025万元成交。

四、行业软实力迅速提升

(一) 学术化愈加明显

文物艺术品本身的属性决定拍卖学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一个文化行业或企业来说,在规范化、成熟化以后,决定其是否能够长远发展,是否能够保持强有力核心竞争力,是否形成自身文化品位,即在于其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本年度内,拍卖活动学术化趋势愈加明显,表现在对专场拍卖的学术策划;对拍品的严格把关和拍品背后深层次文化价值研究;以学术赢得交易,逐渐改变以投资性宣传为主的营销模式;更多地承担了文化教育和宣传的社会责任等等。 具体如:北京保利日常持续不断的各类学术性展览,甚至联合有关机构开展鉴证备案、青年艺术家评选等活动,以及其在三十年来当代水墨发展上所做的回顾和梳理等。中国嘉德“大观-齐家万象”专场,并非以“以价论事”,而是从学术的角度,梳理了齐白石各个时期、多题材的绘画作品,选取多位重要人士旧藏佳作。北京匡时精心打造的大型公益文化品牌活动“艺术体验季”,为藏友搭建一个突显互动性和文化性的交流平台,以一个新的、文化视角展开战略性营销。西泠拍卖将代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青铜礼器推出市场,其对文化传承和促进回流的意义远比成交数据更大。北京荣宝的“王铎诗文稿墨迹专场”将王铎晚期创作的涉及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等事件诗文呈现社会,是探究明末清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诸如此类具有学术构思的拍卖活动在本年度内比比皆是。

(二)网络化步入轨道

2014 年,艺术品网络活动日益活跃,部分艺术品拍卖企业适应消费群体对便捷服务的客观需求,通过自身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尝试网络拍卖活动, 取得良好效果。但与此同时,社会中各类不具拍卖资质(包括文物拍卖资质)的文化机构、画廊,甚至是个人借用网络技术违法开展冠以拍卖或竞买名义的活动频频出现,这种现象严重扰乱正常的拍卖市场秩序,破坏拍卖行业形象,并且对拍卖正规军形成不公平竞争。为规范网络拍卖行为,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针对网络拍卖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于 6 月份发布了《关于网络拍卖若干问题的法律指导意见》,此外,经过三年努力,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也完成了《网络拍卖规程》(国家标准)的编制、审定并通过商务部报国家标准委审批,预计 2015 年发布实施,网络拍卖无规可循的时代有望结束。

(三) 标准化支撑发展

诚信、规范、标准建设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近五年来坚持不懈的重要工作,2014 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在《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的体系框架下, 制定并发布了《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 、 《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指导规范》和《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此系列规范直指从业人员执业道德和拍品审定、保管两个核心操作环节,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此外,在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评定的成果和经验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于本年度秋拍进行了第二届达标评定工作,评定工作包括对已取得称号的 44 家达标企业开展自查和抽查,以及对新申报的近 30 家企业进行资料、营业场所、拍卖会现场等全方面的核评,进一步推动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塑造一个诚信、标准的行业形象,以利于参与社会竞争和开展国际业务。

(四) 国际化定位未来

第六届纽约亚洲艺术周前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带领文物艺术品拍卖队伍骨干力量赴美,主办了中国艺术市场现实与未来国际论坛。论坛邀请了全球艺术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组织、拍卖公司、画廊经纪、收藏、艺术市场研究、艺术品金融、主流媒体等各方面人士共计一百多位,共同分享了 20多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取得的辉煌成果,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新机遇新挑战,与国际寻求共同发展。本次论坛是中国拍卖业首次以集体的姿态亮相国际,站位全球高点,与国际同行一道,从全球视野和历史发展的高度研析现实、论剑未来。论坛的成功举办,无疑是国际乃至全球拍卖业的一次里程碑事件。而论坛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作为第一发起者提出的关于建立全球拍卖联盟的倡议迅速得到国际各方组织的积极回应和支持,会后经过半年多的商讨,目前相关国家拍卖组织已就具体事宜达成一致意见,进入成立筹备工作。它的成立,将标志着一个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全球化时代来临。

 

 

 

法律意识和专业队伍

缺失阻碍艺术金融发展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记者周永亮)艺术金融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虽然发展时间仅有十年左右,但正成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务。近日,艺术金融战略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做了主题演讲,指出我国目前上没有针对艺术品的法律,这导致艺术金融缺乏法律支撑;同时,艺术银行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形成了两种类型:一是以加拿大、台湾、韩国为代表的公益性艺术银行;另一类是以瑞士、巴黎等为代表的商业艺术银行。

法律意识缺失阻碍艺术金融发展

众所周知,市场的发展法律是前提。但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目前艺术品投资收藏领域,尚没有专门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法律和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都没有专门针对艺术品的,只有文化部发布了两三个规章制度。

刘双舟表示,构成收藏投资文化必要组成部分的法律意识是欠缺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缺乏积极主动行使法律权利的意识;第二,缺乏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第三,缺乏文物保护法律意识;第四,缺乏诚信和契约精神;第五,缺乏自我保护的法律常识;第六,缺乏安全保险的意识;第七,缺乏环保法律意识。除了上述几种常见法律意识外,还有偷税逃税、走私、雅贿、洗钱等问题比较普遍,这也是这些年国内艺术金融发展受限的一个客观原因

发展艺术银行 支持本土艺术

此外,刘双舟还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发展迅速的艺术银行。1972年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成立了一家艺术银行,其目的是支持本土艺术的发展。在此之后,艺术银行的发展开始出现两个方向,一是沿着加拿大最初的创意设计发展下来,包括中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韩国的艺术银行,旨在促进本土艺术的发展。比如台湾艺术银行的目标是,“提升民众的美学素养,活络艺术市场,艺术银行由政府出资,收购本土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另外一种艺术银行并非传统的银行,而是在银行里面开展和艺术相关的业务,这种模式主要是从私人银行发展起来的。比如瑞士的联合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和巴黎银行等更多地是第二种,为有钱人提供艺术经济服务。“在中国历史上,公益性的艺术银行从来没有出现过,商业性的艺术银行早在1848年就出现了,是英国在上海开设的。直到2005年左右,艺术银行才再次在大陆出现,到现在只经过了十年的发展。”

艺术金融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缺失也是制约目前艺术银行、艺术金融化发展的另一大问题。对此,刘双舟建议,应该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拿出资金来支持本土艺术发展,“我们现在的建议是希望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口号下真正把钱拿出来效仿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建立多层次的支持本土艺术发展的艺术银行,在银行发展过程中培养自己有公信力的专家团队”(文/郑晓星)

 

公车拍出“翡翠白菜价”正常吗?

——聚焦首批公车拍卖

 

首批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车改革取消车辆拍卖2月1日结束,参与程度之热烈和成交价格之高可谓始料未及。这种火爆和高价是否正常、拍卖的公正透明是否经得起敲打、对进一步推进公务车改革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焦点一

溢价率高正常吗?

担心公务车卖出“白菜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是拍卖前社会舆论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下大力气要防止和避免的,但现在卖出了“翡翠白菜价”,这正常吗?首批300辆公务车的拍卖共进行了3场,每场的平均溢价率都超过了70%。第二场拍卖中,一辆起拍价18万元的奥迪A6经过35轮竞价,最终以32.4万元成交。一辆起拍价2000元的金杯车最终以2.5万元成交,溢价率达到1150%。

参与了竞拍的刘先生表示,此次拍卖会的溢价率在社会车辆拍卖中很罕见,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感觉成交价格偏高,个别价格不太理性。“有些车拍出的价格确实出乎意料”,北汽鹏龙拍卖公司总经理韩涛表示,这次拍卖受到的关注度之高是他从未遇到过的,一度造成了网络后台服务器瘫痪。

分析原因,国管局资产管理司副司长徐永胜说,首先是中央机关公务用车的改革受关注程度高;其次,中央机关的车有严格的日常管理,车况都比较好;再有就是目前二手车交易市场状况相对较好。这些因素都推高了拍卖价格。

北京中拓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叶民说,高价的产生一是跟拍卖现场的氛围有关。同时,这些车在不同人眼里的价值不同,中央机关公务车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他们眼中的附加值。“我了解也有后悔的,说太冲动了。第一场拍卖的106辆车当中,还有2辆车没有被领走”,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蔡海员说,按规定买主在7个工作日内需要交齐购车款办理相关手续,如果买主一直不来,只能算作流拍。

焦点二

公正透明是否经得起推敲?

在三场拍卖中,出现了一人先后买了20多辆车,以及竞拍者中不只有个人用户还有不少二手车商等现象,这再度引起舆论对拍卖的过程是否真正做到公正透明的担忧。

对此,徐永胜表示,对于个人没有限制其参加竞拍次数,一个人购买多辆车也是符合政策的,只要能够满足北京及各地二手车购买落户、上牌等政策的要求。

中拓拍卖公司总经理叶民介绍,实际上,从拍卖的情况看,最终的买家个人是占多数,因为拍卖价格比较高,不少到场的二手车经销商由于缺少利润空间,基本都没举牌。

同时,对于舆论集中关注的拍下20多辆车的“神秘人”,叶民说,经过他们的了解,这位竞买人不是二手车经销商,而是一家类似做汽车技工人才培训的专业技工学校,可能需要买二手车搞拆解和教学。对专业车商来说,公开拍卖没有留下太多利润空间给他们。

中拍协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说,之前有各种充分的信息公开,几场拍卖会现场都有五六百位竞买人,还有数十家媒体在场,拍卖公司所有程序都有文书和录像,并向工商备案可查,这些可以保证整个过程的公正透明。

焦点三

拍卖是否是公车改革的终点?

但做好了公务车拍卖绝不等于公务车改革成功了、完成了。被称为“公务车改革第一人”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公务车改革目前面临主要的三大问题,公务车拍卖、车补发放和司机安置。

叶青表示,这次公务车拍卖所确立的公正透明的执行过程做了一个榜样。未来需要考虑的是,大规模的公务车取消后在拍卖出去之前这段时间内的存放、保养等问题,不能形成车收上来了没人管的情况,使车辆受损造成国有财产的损失。

其次,发放车补的方式已经为人们所接受。未来需要注意的是要监管落到实处,不能出现一边拿车补,一边用公款或下属单位租车供领导使用的情况,更不能允许车辆拍卖之后绕一圈又回归原位的情况发生。建议由纪委发文规定,如果领导接受下属单位为其租车,视同受贿。

叶青表示,三个问题中最难办的还是司机的安置。可以考虑将一些车况比较差的、拍卖不出去的车辆集中起来,成立车辆服务中心,或交由汽车租赁公司管理,按照市场化运作。

徐永胜说,下一步要用3年时间,推动全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文/新华社)